案例:
小王最近每天中午都會到心理咨詢室求助,他的問題都一樣。“明明升入高三已經很努力了,認真完成作業、每天復習到很晚,但成績仍沒有起色,不知是為什么?”在向班主任了解情況后,我發現升入高三后,小王的成績確實在進步,只是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已。但目前這種焦躁情緒已經影響了他的自信心。
分析:
心態急躁對高三生不利。俗話說“欲速則不達”,急躁會降低學習效率,學習無法深入。很多高三生會抱怨,無論怎么努力,學習成績和復習效率就是停滯不前,其他同學進步比自己大,甚至連之前學過的知識都有遺忘,F階段,學習效率不好會影響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,產生急躁情緒。其實,在高三復習過程中,考生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平臺期,這是無法回避的現象?忌贾,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,但當成績與期望不成正比的時候,就會出現懷疑自己的情況,更有甚者從此喪失學習動力,導致前一階段的努力都白費了。父母和老師要讓孩子知道,平臺期只是處在一個積累的重要階段,及時調整盡快走過平臺期,學習就會有進步。
支招:
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
一名馬拉松選手在自傳中這么說:“每次比賽之前,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,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。比如第一個標志是銀行;第二個標志是一棵大樹;第三處標志是一座紅房子……比賽開始后,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沖去,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后,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……”其實這對于高三生來說也是寶貴經驗。
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·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,個人的成敗經驗信息源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最大。一般來說,成功經驗會提高效能期望,反復失敗會降低效能期望。而自我效能感又決定了人在面對困難時的態度,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,考生的每次成功都是一次自我激勵的過程。古人說:“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。”高三生大都會制訂一份學習計劃,但往往不能根據實際情況執行。比如,平時語文考90分的孩子,給自己制訂了月考110分的計劃,這是不理性的。目標過高,不僅堅持下來有難度,而且易產生挫敗感。所以,考生要制訂每個月的月計劃或每周的周計劃,把大目標分割成一個個可能達成的小目標。如用一個月復習古詩詞,保證這部分內容能熟練地掌握,這樣每次達成一個目標時,其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會相應增強。只有嚴格要求自己,一步一個腳印前進,才能早日達成110分的目標?傊,想要制訂對學習有指導意義的計劃,就要從實際出發,實事求是地摸清自己的學習情況。
學會縱向比較
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后,考生要堅持貫徹這一計劃。其實,每名考生從入學開始,就在為高考做準備。如果僅因為一點小小的挫折就懷疑自己、否定之前的努力與堅持,那么無論多好的學習計劃都幫不了自己。
高三一年像馬拉松比賽,比拼的是考生的耐力和毅力。很多孩子從小到大都是通過與同伴比較獲得對自身的認識。而這種比較方式已逐步內化為一種固定的評價方式,學習也不例外?忌蠖疾捎脵M向比較的方式進行自我認知。實際上,每天問一問自己是不是在繼續努力,看到每一天自己的成長,哪怕一天只解決一個問題,這都是進步。所以考生處于平臺期時,要摒棄與他人比較的習慣,學會與昨天的自己比較,這樣會更快走出平臺期。
制定目標時,考生無論好高騖遠還是妄自菲薄,都不是好的心態?忌诩榷ǖ拇竽繕讼,制定適合自己的小目標,將看似難以完成的任務細化到每一天、每一周的學習生活中,按部就班享受逐步成功的過程,與昨天的自己比較,最終助力高考!
本文轉載至互聯網,不代表福建高考網立場,如有侵權,請聯系官方刪除
注:通過加密傳輸不會對外展示聯系方式
加老師好友
微信關注我們
小程序智能填報